1. 合同主体与定义
甲方(用户):在本协议项下使用区块链技术服务的个人或实体。
乙方(服务提供方):具备区块链技术资质的服务提供商,负责提供技术开发、维护及数据管理服务。
投资产品:包括但不限于加密货币、流动性挖矿代币(LP Token)、质押衍生品等链上金融工具。
2. 服务内容
区块链技术服务:涵盖智能合约开发、节点部署、数据上链及安全防护。
资产管理:用户授权乙方进行链上资产托管、收益分配及风险对冲操作。
3. 费用与支付
服务费用:包括技术开发费(一次性支付)、维护费(按季度结算)及交易手续费(按交易额0.3%收取)。
支付方式:支持法币转账(银行账户)或加密货币支付(ETH/USDT)。
4. 权利义务
用户权利:
查询账户资产及交易记录(需通过私钥验证)。
提出服务优化建议(需经DAO投票通过)。
服务方义务:
提供7×24小时技术支持,确保系统可用性≥99.9%。
定期发布审计报告(每季度一次),由第三方机构CertiK执行。
5. 违约责任
用户违约:未按期支付费用,按日收取0.05%滞纳金;从事非法活动则立即终止服务并追究法律责任68。
服务方违约:因技术故障导致用户损失,按实际损失金额的150%赔偿。
1. 数据收集范围
身份信息: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(用于KYC验证)。
链上数据:钱包地址、交易记录、质押资产数量(用于收益分配及合规审计)。
2. 数据使用与共享
内部使用:优化服务体验(如个性化收益推荐算法)。
第三方共享:仅限法律要求场景(如司法机关调查)或用户明确授权(如跨链合作方)。
3. 数据安全措施
技术防护:采用AES-256加密存储、零知识证明(ZKP)验证数据传输。
管理措施:设立数据保护官(DPO),定期执行GDPR合规培训。
4. 用户权利保障
查询与更正:用户可通过平台仪表盘实时访问并修正个人信息。
数据删除:账户注销后30日内彻底清除链下数据(链上数据因不可篡改性保留)。
1. 市场风险
价格波动:加密货币市场24小时交易,价格受政策、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剧烈波动(例:BTC历史单日跌幅超30%)。
流动性风险:小众代币可能因交易量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变现。
2. 技术风险
智能合约漏洞:尽管已通过审计,仍存在未被发现的逻辑缺陷(例:2023年某DeFi协议因重入攻击损失1.2亿美元)。
私钥丢失:用户自行保管私钥,丢失后无法恢复资产。
3. 合规风险
监管变动:各国对加密货币立法动态调整(如中国禁止交易、欧盟MiCA框架实施)可能影响服务可用性。
4. 操作风险
钓鱼攻击:伪造平台链接诱导用户泄露私钥(需启用二次验证防范)。
1. 中国
禁止性规定:不得开展加密货币交易、ICO融资及衍生品服务(依据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)。
数据本地化:用户个人信息需存储于境内服务器,跨境传输需通过安全评估。
2. 欧盟
MiCA合规:需取得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(CASP)牌照,执行反洗钱(AML)及用户身份验证(KYC)。
GDPR要求:用户有权要求数据可移植性及“被遗忘权”。
3. 美国
证券法适用:若代币被认定为证券(如Howey测试),需向SEC注册或申请豁免。
税务申报:用户需自主申报加密货币交易收益(IRS Form 8949)。
协议更新:本协议修订需提前30日公示,用户继续使用服务视为接受变更。
争议解决:争议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(SIAC)仲裁,适用新加坡法律。
协议生效:自用户勾选“同意”并完成首次资产划转之日起生效。